娶妻不娶“扶贫女”,尤其别碰漂亮的,那是你人生的“无底洞”

发布日期:2025-10-08 18:14    点击次数:70

图片

假如你去问一个30岁的单身男性,有一个年轻漂亮但家境一般的女性,他愿意娶回家吗?

我想他的回答是“愿意”,很多男性其实都能接受也十分愿意,即使这个女性有“扶贫”倾向。

毕竟在传统价值观里,男性在婚恋中向下兼容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不同于女性需要将价值与家庭捆绑,男性更多时候被要求有事业,出人头地,因此他们不会过度在意自己的妻子是否能给自己带来资源。

图片

而进化心理学视角(Evolutionary Psychology Perspective)里,男性的向下兼容也是天性,

原始社会中男性承担着狩猎任务,女性则承担着哺育后代的责任,因此大部分男性更看重的是女性的生育价值。

正如动物世界里,只有雄性动物才会互相竞争,这种自然法则依然延续到了人类社会,再加之以传统性别分工期望,

男人天生就会找能力不如自己的伴侣。如果这个女性恰好又年轻漂亮,那么单身男性更会“趋之若鹜”,

但看似合理的价值观背后也有隐患,这些漂亮的“扶贫女”,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无底洞”。

图片

这些女性往往出身于社会底层,她们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貌美,这也是她们在婚姻中高嫁的唯一筹码,

不少男性可能会认为这样的女性不会对他们造成人格威胁,何来“无底洞”之说?

图片

心理学中有一个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瑟与弗里德曼在1966年提出的心理现象,

指的是个体接受微小需求后更容易接受更大要求的心理机制。

该结论源于他们的经典研究:他们想让一些家庭主妇挂上一个大的广告招牌,当他们第一次直接说出想要挂大招牌的需求时,遭到了大部分主妇的拒绝。

图片

第二次时,他们最开始只让家庭主妇同意悬挂小招牌,在得到家庭主妇的允许后,又提出想要挂大招牌的要求,

第二次的接受率从第一次的17%提升到了55%,

因此想要从他人那里寻求帮助时,事先提一个小要求后,成功率会更高。

再回到最初的话题,扶贫女让男人一步步沦陷的根源也在这里,她们不会一开始就提出令男人无法满足的要求,她们往往会示弱,

提出一些小要求,那么很多男性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保持自己的形象也会硬着头皮答应。长此以往,她们的胃口也会从小变大,

一项需求被满足后,她们马上会提出更昂贵的要求,需求满足的难度不断地递增。

图片

而男性则会因为最初对她们要求的允诺而不停地满足她们的所有需求,就算这个需求的满足对于男方来说代价巨大,

这是因为登门槛效应中接受要求实现的那一方往往十分被动。

维系这段关系的基础就是男方不停地进行物质付出,女方大多数时候只是索取,这又何尝不是“无底洞”?

图片

除了对男性个人层面的影响外,其实“扶贫女”对男性更大的影响在家庭以及婚姻层面,当她们将貌美作为交换筹码,

那么她们对于自身能力层面的精进可能会停滞不前,

对于男性来说,“扶贫女”就像“吸血鬼”一般,只剩寄生特质。再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与扶贫女成家,

那么男性可能会在家庭与工作关系的处理上失衡,原因很简单:

扶贫女往往有着高索取心理,在她们的世界观里,男性的存在就像一个“工具”,比如ATM机。

图片

她们衡量一个男性是否成功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因为她们的主要目的是靠婚姻“扶贫”,

因此无法看到男性对于整个家庭在精神层面的付出,更会将男性对她们需求的满足视为理所当然,靠着“貌美”恃宠而骄。

从家庭系统理论(Family Systems Theory)角度来看,这种婚姻也无法长久,她们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十分短浅,

她们不知道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是从自己身上寻找突破口,而不是等着天上掉馅饼。

图片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也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后代的成长与发展,并且会在无形中出现负面“榜样效应”,造成孩子“好吃懒做”的特质:

“我的妈妈什么也不做也过得挺好的,那么我也不用太努力”。

总而言之,“扶贫女”首先拥有的资源就比较稀少,因此她们需要靠嫁人“扶贫”,

其次这种依靠他人改变自身境遇的扭曲价值观,无法让她们从更长远地角度进行自我提升或者主动对家庭做出贡献,

她们对婚姻对家庭的影响,就像“无底洞”将方方面面渗透吞噬。

图片

然而,无论男女,家庭贫穷都不是错,又穷又自私才是最大的错。

-The End -作者-观南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